新技术与精品节目展现场,观众体验人机互动的云游戏。记者 何海洋 摄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看“技术”与“思想”“艺术”如何紧密相连
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八大场景应用到虚拟拍摄,数字人“厘里”参演真人剧集《异人之下》……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技术”与“思想”“艺术”越来越紧密地被绑定在一起,同时被嘉宾们所讨论。
而在众多“技术热词”中,热度最高的无疑是AI(人工智能)。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新技术赋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成为嘉宾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AI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技术赋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才能跟进新时代步伐,保持生命力和活力……”在3月29日举行的“新技术赋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苗勃表示。
“AI+网络视听”,被不少嘉宾提到。“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生产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可极大提高创作效率、突破传统局限,为网络视听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新工具与新机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认为,当下要积极应对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AI成为网络视听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同样认为,应当推动AI健康发展,打造网络视听产业新质生产力。他表示,网络视听成为人工智能新技术加速应用的核心场景,围绕影视剧、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视听形态,已涌现出诸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案例。
这样的案例,在四川也不鲜见。例如,扎根于成都高新区的行者AI,就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和游戏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像AI音乐教育平台,既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也能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行者AI创始人兼CEO尹学渊介绍。
AI赋能网络视听的广阔前景,让前来成都的不少嘉宾在会场“头脑风暴”之外,也在寻求与本地行业资源产生更紧密的链接。
“成都是具有人才优势的城市,具有AI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南京硅基智能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孙凯说,希望有机会与成都同行合作,共同探索、实现AI赋能应用的落地。
AI+传统文化,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备受关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与西安市梦幻联动,AI技术实现二者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随后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AI+网络视听”的产业潜力有多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技术部副牵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格平给出一组数据:《千秋诗颂》上线后,首播6集累计触达电视观众9400多万人次,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位居第一。
在本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也有一些嘉宾认为,AI领域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用,将给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尤其是幻想类题材的表达,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作为一个剪辑师,我觉得技术是影视创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如今出现了AI等新技术,让我很兴奋。”在电影导演、剪辑师许宏宇看来,网络视听从业者可结合新的技术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表达,打造出更多类型的、新鲜的作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