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的边界:一次关于诗词、人格与哲学的探讨

IMG_256

上周分享了AI作诗的工具,见文章:推荐一款傲视群雄的诗词创作AI神器,写宋词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同时把文章分享到我加入的一个书友群里,大家议论纷纷,观点独特,我把这些观点分享出来:

NONO(我):

《水调歌头·复兴梦》万里长风劲,吹起九州烟。百年变局之下,砥柱立涛巅。阅尽沧桑变幻,依旧豪情万丈,壮志凌云天。崛起岂无意,只为梦圆全。山河壮,人民智,势无前。任凭风雨变幻,坚定自岿然。且看东方龙舞,更领潮流所向,世界共惊叹。待到花开日,华夏更嫣然。

写得真不错。

阿骆.虾米碗糕QLX:

“势无前”如何翻译?

NONO:

势头一往无前吧。

阿骆.虾米碗糕QLX:

很像革命同志的手笔。

yangzi:

哈哈,说明数据源比较老。

NONO:

哈哈,可能大量用了前辈的诗词数据拿来训练。

阿骆.虾米碗糕QLX:

这首怎么样?会不会新一点?

《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也是AI做的。

NONO:

写得不错,看来还有更专攻诗词的AI。

秦仙:

最近和朋友在探讨AI做诗,AI编程,AI绘画,AI编导视频,等等,颠覆传统的AI能力。这些创作领域,AI都能做,那么人和他最多的区别在哪里呢?人格个体,血肉之躯的人生体验,作品都有创作背景(背后人生故事,正如大众所喜爱的苏东坡,一首首脍炙人口诗歌背后是他完整的人生)。这个是不同之处。如果AI也有人格个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那这个时候,人在AI面前就像蚂蚁一样。

新🍀:

学术 | 杨国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及其哲学意蕴

文章已经把这些问题解释得很清楚了。

NONO:

AI那最多应该只能算机格,人格唯人所特有

新🍀:

日常生活我们还是多靠自己。

NONO:

确实,人的直觉是高于AI工具的,所以还是得提高人的自身能力最重要,AI毕竟是身外之物。

Hliary Wayne:

我总觉得缺精气神。

文字堆积是一回事儿。

NONO:

那就是缺少人格的原因了,有股浓浓的AI味。

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过会写提示词,还是可以引导出一些不同来。

朱子恒:

AI也是在逐渐成熟的过程,早年AI跟现在的AI 写出来的诗句已经截然不同,这个变化是很明显的,因为诗词毕竟是有规则的。

这种有规则的情况下,只要喂足规则、规律,以及足够多诗词  ,加上使用者给出准确的引导词,要写出专业的诗词出来是没啥问题的 。只是我们人类,尤其是搞诗词的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会认为没“人情味” ,毕竟自己创作的诗词是自己主观感受加语感加文学素养积累的结果,也正常。

但必须承认AI的逻辑算法,学习力都在不断进步的。不要盲目自信及乐观。

NONO:

就像Sora出来了一样,目前AI的能力发展的太迅猛了,AGI时代到来之前,我们一定要用好AI,增强增广自身能力。

朱子恒:

换个角度来说 这年头写诗更多是悦己为主,你以为几个人去看你写的东西,自己写的诗自己欣赏,自己快乐愉悦充实就好了,管它AI能不能写好干啥。

NONO:

自己的文章风格也可以拿去训练,也就是形成自己的写作AI,那么其实也很难看出来是自己写的,还是AI写的,所以,AI的出现一个是降低了门槛,二个是自我革新,三是会用工具而不依赖工具。

朱子恒:

所以啊,以前也有很多文章各种专家专业分析不可取代,现在Sora不就实现了一大半了,未来只会越来越好,所以不要夜郎自大  ,盲目自信自己不可取代性 ,要拥抱变化,让科技为我所用。

NONO:

认同。

Hliary Wayne:

不要焦虑。

NONO:

确实不必焦虑,其实蛮有意思的,AI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部分人,我看现在好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照片AI风格化成漫画再做头像,以后AI就逐渐融入生活了。

透过以上对话,我发现大家对AI普通还是接受、拥抱、积极地使用并融入。关于群友新🍀提到的一篇文章,我也认真读了下,作者是华东师大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从哲学观点上分析了目前AI与人的差别,以及人面对AI时应有的态度,我截取一些好的段落分享给大家:

AI作为一种机器,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器”,只具有工具意义,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也难以获得伦理主体的地位。

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取代很多人的工作,这在本质上如同在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不断取代手工操作,二者情形相近,原理也一致。

无论从亚里士多德所肯定的“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角度考察,抑或马克思所揭示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方面加以理解,AI都缺乏人之为人的内在品格。

人工智能的基本依据就是数据、算法、算力,如果离开了人所创造的大量数据以及算法、算力,那么,人工智能可能什么也不能做,而这些数据、算法、算力也许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并形成一定的自我复制、循环性质,但它们最初都是人所创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原始的创造者,把人工智能看作是比人更高级的动物等,并不合乎事实。

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事实上具有一种解放的作用:它使人不再处于“螺丝钉”地位,可以让人从单一、机械的操作过程中解脱出来,从事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打开更多的创作空间。与之相关,人工智能把人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排挤”出去,并不仅仅是一种负面的现象,这恰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说得真好,人工智能就应该引导到解放人的思想、促使社会进度这一个层面上来。正所谓“人人皆可成佛”,每个人都有非凡的潜力空间待挖掘,我想找寻到自身定位、发生自己的优势所在,发挥出自己在某一个领域的创造力,就是通过AI工具,人们从各种重复性地劳动中解放出来,每天做得事情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人类的创造力的无穷,就一个个短视频平台,都能够把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激发出各种视频创作的热情、无限的创意,那么,如果再加上AI的能力加持,这种创意的释放将是指数级的,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人类的想象极限将更加漫无边界。

不过,科学只是工具,是工具就有两面性,所以做AI的人喂什么样的数据给AI很重要,AI的价值对齐很重要。人类发展至今,每次工具发展都遇到价值观问题,每每也都能找到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人类一直在探索内求的哲学思想,也正如杨教授所说:

科学主要按照自身的功能运转、按照惯性去发展,它到底朝向哪个方面,是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走向人性化社会,还是走向消极的结果,这需要时时加以关注,在此过程中,少不了价值的引导,后者主要由哲学提供。从价值引导的层面看,不管科学怎么样发展,哲学都需要在场。总而言之,哲学所需要做的,不是跟在科学背后亦步亦趋,忘记哲学自身的身份:它的使命,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提供价值引导,这同时也使哲学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显示了自身的存在理由和价值。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